2025年11月23日晚,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文学院吴琦幸教授莅临本院,以“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”为主题,带来一场贯通中西、融汇古今的学术讲座。
吴教授从西方汉学源流切入,梳理了自1901年赫伯特·贾尔斯(Herbert Giles)以来,至肖特《中国文学论纲》《剑桥中国文学史》等著作中对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历程,并指出西方学界在中国经典传播中的贡献与局限。

吴教授进一步回溯中国本土学术脉络,提及尤国恩、袁行霈等学者在中国文学史编纂上的成就。他强调,“辩章学术,考镜源流”是理解中国学问的根本方法,并以声纽、韵部研究为例,阐释声音与义理之间的内在联系,引用范文澜、王元化、陆宗达等学者的观点,揭示文字、声韵、训诂在国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。
在谈到“做学问与做人”的关系时,吴教授指出,国学不仅是一门知识,更是一种人生态度。他倡导“实事求是”的治学精神与“追根溯源”的思想方法,并以王安石的诗歌为例,解析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与审美境界,强调在全球化语境中,汉字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与生命力。
吴教授还从中美文化比较的视角出发,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注重“内敛、互相关照”的群体伦理,与美国文化中强调“创新与个人突破”的不同取向。他认为,当前世界正处于文明整合的关键时期,不应简单套用“文明冲突论”,而应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推动文明互鉴,实现多元共生。
整场讲座内容广博、思辨深刻,既有学术史的梳理,又有人文精神的弘扬,现场师生反响热烈。在互动环节,吴教授就汉字研究的世界意义、青年如何接续国学传统等问题一一解答,鼓励学子以开放而严谨的态度面对中国学问,在文化自信中走向世界。

图文/何勤 陈江月 编校/陈亚梅 审核/王世立 发布/陈亚梅
